憨山大师语录(32句)

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。

心若不强名,妄情从何起?妄情既不起,真心任遍知。

学道先须远俗,远俗先要忘身。

忘身不独忘口体,名利恩爱世情,一切放下,始得。

凡一念起,或善或恶,当下就要觑破,此念从何处起。

起处即灭,此便是究竟工夫。

世人多被利欲熏心,故心窍闭塞,至道之理,无由而入。

心本无生因境有,前境若无心亦无。

罪福如幻起亦灭,智者知心不著境。

修行以念佛为稳当,然须真信切愿,勇猛精进,方得相应。

一切善恶境界,无非梦幻泡影,若能当下识破,不为所动,则心自安矣。

吾人日用现前,穿衣吃饭,接人待物,千头万绪,皆为生死之业。

学问之道,贵乎实行,徒事言说,无益也。

心净则佛土净,若能一念清净,当下便是极乐世界。

妄想之心,如空中之云,自生自灭,不可执取。

若能不随妄想流转,即是觉心。

学道之人,要先明因果,知善恶报应不爽,方能止恶修善,趋向正道。

尘劳之俦,为物所转;达道之士,能转万物。

参禅须具冲天之志,若稍有懈怠,便落魔境。

一切诸法,皆从心生,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。

不见己过,只见人非,乃生死大病。

若能返观内照,痛念己非,则道业可成。

修行不在深山穷谷,只在日用寻常处,于动静语默间,体会本心。

贪嗔痴爱,为生死根本,若能断除此三毒,则生死可了。

心体本空,因迷妄而有诸相。

若能悟心体空明,则万法皆如梦幻。

学道须有决定志,如一人与万人敌,不顾身家性命,方有出头之日。

烦恼即菩提,若能于烦恼中生起智慧,转烦恼为菩提,则超凡入圣矣。

日用之间,念念觉察,不为声色所染,不为名利所动,此是真修行。

众生之所以不得解脱者,皆因妄想执着,不能放下。

若能放下,当下解脱。

道在日用,非离日用而别有道。

穿衣吃饭,迎宾送客,无不是道。

修行之人,不可有贡高我慢之心,须知自己尚有许多不足,应虚心求道。

心若不住,随处解脱。

能于一切境界中,不起分别执着,便是自在人。

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

学道之人,当以此为警。

欲得佛法实益,须向自己身心上做工夫,莫只在文字言语上讨活计。

生死事大,无常迅速,当勤精进,勿令空过。

真正学道人,要把世间一切看得平淡,唯以道业为重,其他皆不足挂怀。

心量广大,犹如虚空,无有边际。

若能扩充心量,包容万物,则与道相应。

修行要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,不可好高骛远,徒求速效。

 

1/3    1 2 3